地产八卦

透视苏州城70后80后的还贷生活
常熟房产网  发布时间:2009-09-08  来源:苏州日报

  故事2

  还贷引发的家庭之争

  【宏观扫描】

  “房奴”大军逐年扩大化、年轻化,目前的买房大军主流由“70后”、“80后”组成。消费不低,收入不高,结婚生子,父母养老,家庭开支猛涨,在这种情况下买了房子,每月当房奴,日子可想而知。不仅要面对事业的激烈竞争,还要处理好父母、夫妻和子女三代人的关系,这一年龄段的“房奴”可谓重任在肩。

  要房子要不起儿子

  一张租房合同时刻提醒着房客:你还是个外来客!动荡不安,飘若浮萍,租房的日子让人难熬。作为一位新苏州人,李苏晨惟一的梦想是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经过几年的打拼,2005年李苏晨和妻子一起贷款买了一套两居室,从租房族变成了房奴族。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有了房子,却不敢要儿子,城市里养个孩子花费实在太高。“还贷的压力决定我们当时养不起孩子,”李苏晨肚里似乎有一笔烂熟的账:每月奶粉1000元,尿不湿300元,保姆费用1500元,再加上衣服玩具等费用,养个宝宝每月至少要3000元。而李苏晨夫妻二人的月总收入在6000元左右,无论两人怎么省吃俭用,每个月的生活开销最低也得1500元左右,还有每月1800元的房贷是固定要还的。“总有些人情要处理,每年孝敬父母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手里一点积蓄都没有怎么敢要孩子呢?”

  为了要孩子的事,李苏晨还特意请教了一位从事理财服务的朋友。这位朋友拿出一张表格让李苏晨填,上面列有家庭月收入、有无贷款、期望的生活水准等项目,根据李苏晨的实际情况,朋友给出了建议:在孩子出生前至少得有6万元的现金存款才能给孩子提供较为稳定且有质量的生活。“我们搬进新家的时候,只买了一张床和一张餐桌,其它的家具都是后来慢慢添置的。”把所有的积蓄都投到了房子上,李苏晨又重新回到了原点,过上了一穷二白的生活。

  不要钱只要孙子

  虽然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壳,但总算有了个“蜗居”,有了家的感觉。不过李苏晨的日子依然不平静。

  双方父母见两人迟迟没有动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只要接通电话,父母总要唠叨几句。但两代人的生育观念有了划时代的变化,父母生育孩子的时代追求的是吃得饱穿得暖,现代的年轻父母讲究的是优生优育。为此,两代人之间围绕要房子还是要儿子展开了长达三年的持久战,双方父母的态度出奇的一致,甚至向小夫妻俩下了死命令:不要给我们钱,只要给我们孙子!

  房贷的压力演变成了家庭矛盾的导火索。“还贷的压力把要孩子的事耽搁了,岳母担心自家女儿成了高龄产妇。”李苏晨的妻子是奔三的人了,工作的压力使她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好,妻子也担心年龄太大会影响孩子的质量,为这事夫妻两个也没少争吵担忧。加上父母的催促,李苏晨渐渐守不住阵线,“再困难也要生孩子。”

  2008年8月,一个奥运宝宝出生了。

  三个家庭的还贷观

  喜悦虽然高涨却也短暂,孩子出生前李苏晨的担忧变成了现实,自己和妻子省吃俭用但每个月还是入不敷出。看着儿子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父母打心眼里难过,时间久了心疼变成了唠叨。“家里两幢小楼都空着没人住,非要到城市里去受罪。”李苏晨的父母认为都是那个面积不大的空中“鸟笼”害得儿子一辈子抬不起头来。为了给儿子减压,李苏晨的父母便和亲家商量,把四位老人的积蓄都贡献出来帮两个孩子提前还贷,没想到李父的提议却意外地遭到了亲家的反对。

  李苏晨的岳父认为,孩子也长大了,应该由他们自己承担。而李父却不忍心儿子被长达15年的债务拖累,坚持认为既然孩子进了城,就得按城里的规矩办,总不能看着孩子背债老人却不闻不问。于是两家老人的矛盾再次突起。

  李苏晨深知父亲的脾性,父亲一辈子没欠过别人的债,欠着别人的钱日子过得就不踏实,在父亲的思想中,借债是件耻辱的事。但自己身边的同龄人基本上都是“房奴”一族,这种借贷提前消费的行为已成普遍现象,李苏晨只是无奈地顺应潮流而已。

  无论如何劝解,父亲依然不能接受这种超前的消费方式。“咱有多少钱就办多大的事,每个月还这么多钱,要还到什么时候是个头?万一工作有个变动,这日子还怎么过?”父亲偷偷地拿出了养老的10万元为儿子办了提前还贷手续。

发表评论 (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最新留言

更多
    暂时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