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八卦

官员集体低价购房是潜规则 房产再成官员腐败高发区
常熟房产网  发布时间:2009-04-14  来源:央视网

  主持人:

  我们来看在网上曝光的这143套房源里面主要卖给了两部分人,一个是内部销售,也就是说他们旧城拆迁办自己的人,他说机关人自己消化了。

  王锡锌:

  内销。

  主持人:

  这有40多套。

  王锡锌:

  49套。

  主持人:

  然后还有94套是外部人士,网上说,外部人士几乎都是温州市政府,还有其他的,比如人大政协的,像这种情况,您怎么评价?

  王锡锌:

  用他们的话来说,叫做相关联系部门的这些工作人员,那么这些相关联系部门我们看到,都是对所谓的城市改造、房屋开发很有影响力的一些人。

  主持人:

  千丝万缕的联系。

  王锡锌:

  对,它是一个利益网络,那么这里的外部其实我们看到也是一个内部,用大的内部来说,就是在政府官员的内部来消化了这140多套房源。

  主持人:

  官方解释,就是这位国资处的处长,他做出来的解释是什么呢?任何人都可以买,只要你打听到这个房源存在,你就可以买,但问题是我们看到购房人怎么可能别人知道呢?首先,肯定是政府机关的人先知道,然后才可能是其他的人知道。

  王锡锌:

  没错。

  主持人:

  而且他说,只不过我们政府机关的人得的信息比你们快点而已,您怎么看他这种说法?

  王锡锌:

  首先是非常明显的信息不对称,而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结果其实是负责的官员有意控制了信息,比如说外部的人不知道信息,那么我们要问,相关的负责官员是否将信息通过有效的渠道对外部进行释放,从目前来看没有证据表明这么做。第二,如果没有通过有效渠道来释放信息,而内部的这些官员、相关联系的工作部门的官员又如何获知了这个信息呢?所以这个信息不是没有投放,而是选择性的定向投放。

  主持人:

  还有一个问题,人们都纷纷疑虑,既然这个房已经卖出去了,为什么要在今年1月7日的时候由温州市旧城改建指挥部在向市政府写一个文,要求使政府批呢?您觉得这是什么原因?而且把谁买的房,买多大的房,在哪买的房都逐一地列出来,这是什么考虑?

  王锡锌:

  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原来的销售在2004年到2005年这一段时间,所谓的以暂定价格来销售明显是违规违法的,因为我刚才说了,假定有多余的安置房,那么这种多余安置房的销售必须要获得房屋销售的许可,第二必须要核定价格,这两个温州当时在销售这批房源的时候都没有办,因此它是违规违法的。

  第二,既然违规违法肯定是现在可能需要有一个补办手续的补救,肯定是因为相关的信息被释放、被透露出来了,必须要改变那种先上车后买票的情形了。

  主持人:

  今天我们演播室关注的是发生在温州的官员购买安置房的事件,我们希望尽早的知道这件事情的全过程,同时我们也关心面对类似的事件,以后如何能避免它的发生,我们的节目稍候继续。

  主持人:

  围绕房地产领域已经成为继交通之后另外一个让人担忧的事故多发区,我们通过一个短片了解一下。

  解说:

  今年年初,上海浦东新区原副区长康慧军腐败案的审理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这位长期掌握着土地交易大权的副区长被称为“炒房区长”,截至案发时,他和妻儿名下的房产达14处之多。

  据报道,2007年,上海市有关部门在住房普查中发现康慧军申报的住房申报价格极低,这套房子也成了日后康慧军腐败案的重要突破口。

  康慧军是2004年被任命为浦东新区副区长,此前,他曾先后担任上海市浦东新区经济贸易局局长、上海陆家嘴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主掌陆家嘴地区的土地交易数年,多年来他利用职务便利,多次为上海某房地产公司获取土地使用权提供帮助,作为回报,2001年,康慧军以1999年的优惠价格,也就是人民币8300元,从该公司购得了一套144平方米的房屋。在他担任浦东副区长后,上海房价迅速攀升,他又看中了该房产公司的一套320多平方公里的精装样板房。但他向该公司吐露心意后,公司立即为他出台了一套换房方案,将康慧军此前140余平方米的旧房收回,再以1999年的价格,让康补充面积差额,这样一来,康辉军以270余万元的总价拿下了这套当时市价近一千万元的豪华房产,样板房所有家具和电器更是白送。

  经过核查,康慧军的购房价与市场价差额为489万余元,这也是他被控受贿罪名最主要的资金构成。应该说,炒房区长一案仅仅是揭露了购房腐败中的冰山一角。近年来出现的各种类似案例中,无不存在着市场和权力的勾结。

  原上海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宝山区区长秦裕所收682万元汇款中包括位于上海市中心的三处房产,都是通过以差换好,以小换大的方式获得。近年来更有专家不断呼吁取消经济适用房,也是针对其中的腐败,不过,日前从上海传来的一则消息或许能让我们看到些转变的希望。据报道,一向由上海市纪委牵头的官员购房情况专项申报活动正悄然进行,涉及人数超过两千人。而此次申报就是指向过去数年在上海广泛存在的官员低价购房现象。

  主持人:

  接下来我们听一听更多的评论和观点,我们来连线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经济年鉴》的主编张兆安。

  张先生,您好。

  我们就说这个房地产领域已经成为事故的多发区,有一个问题怎么能够避免,或者说这种情况能不能避免,就是政府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换好处?

  张兆安(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经济年鉴》主编):

  首先我们要来分析一下,就是如何会产生那种现象。我想从三个方面做一个组织分析:

发表评论 (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最新留言

更多
    暂时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