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八卦

北京“最牛钉子户”坚守七年 感受非议和压力(图)
常熟房产网  发布时间:2010-07-14  来源:工人日报

 

 

       北京“最牛钉子户”坚守七年 感受非议和压力(图)

    原本为方便市民出行而修建的道路,现在却因“钉子户”很难“方便”起来。 本报记者 杨登峰 摄

 

 非议和压力中的7年


  当事人张长福夫妇多年来一直生活在压力中。


  “早上听着车声醒,晚上听着车声睡。”刘英说,他们早已习惯了道路拥堵时的车喇叭声,甚至也习惯了因为房屋占道周边居民对他们的非议。


  张长福家对市容市貌的影响是明显的。


  “2005年以前的曙光西路‘机非混合’,一到阴雨天,泥泞不堪。2005年开始修这条街,原本是好事。但是,修到十字路口就修不下去了,破破烂烂撂在这,真是影响市容市貌。”家住曙光里小区的赵大爷站在12楼,指着楼下那一片平房说。


  在曙光里小区的顶层俯瞰这家“钉子户”,红色的屋顶就像城市的“青春痘”般刺眼。


  其实,不仅周围的市民对长期没能解决张家拆迁、影响城市面貌感到“不舒服”,就连当事人张长福一家也显得很无奈:“因为我们的事情,给周围邻居的出行带来这么大的不便,我们很愧疚。”张长福说。


  在这片围墙内,一住便是7年多。他们的日子过得很难受。这对夫妻用“凑合”来概括这7年的生活状态:“尝尽了‘酸苦辣咸’, 唯独不知‘甜’的滋味”。


  夏天热时得开空调,但是机器老化不好用;冬天冷时靠电暖器取暖,可是墙壁四面透风;娱乐靠遛弯,没有有线电视,即使自己买了个“锅”,但老是收不到信号……


  7月13日,记者站在张长福家的“客厅”里,脑袋几乎碰上了天花板。为了防止下雨时墙上掉土,墙面到处都是钉上去的木板和用透明胶粘贴着的布帘。


  7年来,房子不知修过多少次,但布满木板和报纸的砖墙上还是有很多老鼠钻出的窟窿。在张长福家的厨房,柴米油盐都摆放在靠着潮湿墙壁的木桌上,周围苍蝇“肆虐”。


  张长福和妻子现在都是太阳宫乡农工商总公司的待岗员工,每人每月领630块钱。


  “我们这几年一直都没有工作,一直在纠结房子的事,也没心情去上班。”刘英说,两个月前,她才去了京客隆超市做促销员,两个人一个月的收入加起来也不足2000元。


  “日子过得很简单,每天两顿饭,俩人俩小菜,七八年就这么过来了。”刘英拿出自己的两个工资存折给记者看,“从来不敢乱花钱,就这样每个月也剩不了多少。”记者看了看其中一个工资存折,这个月刚取了600元,还剩33.4元。


  坐在张长福家,记者可以听到外面公交车开过时发出的“轰轰”声音,屋里的玻璃也产生了共鸣。

发表评论 (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